核心结构(铁芯) | 无铁芯,感应线圈直接环绕熔池(坩埚),磁路为 “开放型”(磁力线部分外泄) | 有闭合铁芯,铁芯穿过感应线圈和熔池下方的 “通道”,磁路为 “闭合型”(磁力线集中在铁芯内) |
工作原理(磁能利用) | 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,直接切割熔池内的金属,靠 “涡流损耗” 加热熔化,磁能利用率相对较低(约 70%-85%) | 磁场主要通过铁芯传递,金属在 “通道” 内被磁场激励产生涡流,同时铁芯强化磁耦合,磁能利用率更高(约 85%-95%) |
熔池状态与熔炼方式 | 熔池为 “开放式”,金属完全处于坩埚内,可一次性装料、熔化后直接倒出(间歇式熔炼为主) | 熔池为 “半封闭式”,金属需通过 “通道” 循环流动,无法完全排空(需保持一定 “底料”,连续式熔炼为主) |
适用金属类型 | 对金属流动性要求低,可熔炼固体料、碎料、废料(如废钢、废铜、合金碎块),尤其适合高熔点金属(如钢、铸铁) | 需金属有良好流动性,主要熔炼液体料或易熔金属(如电解铜液、铝液、锌液),不适合固体块状料 |
熔炼效率与能耗 | 加热速度快(适合 “快速熔清”),但单位能耗较高(如熔炼 1 吨钢约耗电 600-800kWh) | 加热速度较慢(依赖循环加热),但单位能耗低(如熔炼 1 吨铜约耗电 300-500kWh) |
温度与成分控制 | 温度均匀性好(熔池搅拌强),成分调整灵活(可随时补加合金料),适合要求高纯度、复杂成分的合金 | 温度均匀性依赖循环效果,成分调整需连续补料,更适合单一成分、大批量生产(如纯铜、纯铝) |
设备规模与维护 | 中小型为主(常见容量 0.1-50 吨),坩埚易损耗(需定期更换),维护成本中等 | 大型为主(常见容量 5-200 吨),通道耐火材料寿命长(一般 1-3 年),但铁芯故障维修难度大、成本高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