轴类零件锻前加热:如电机轴、减速机轴、机床主轴、印刷机滚筒轴等(材质多为 45# 钢、40Cr 合金结构钢),需加热至 1050~1150℃(锻造临界温度),确保锻打时工件塑性好、不易开裂。中频透热炉可实现轴类工件 “全长均匀加热”,避免传统炉窑加热导致的 “两端过热、中间未透” 问题,保障锻造后轴的直线度和强度一致性。
齿轮毛坯热镦透热:汽车变速箱齿轮、工业齿轮箱齿轮的毛坯(多为圆钢切段),需先加热至 950~1050℃,再通过热镦机压制成 “齿轮雏形”(减少后续切削加工量)。中频透热炉可适配不同直径的齿轮毛坯(如 φ50~φ200mm),加热速度快(单件加热时间 3~5 分钟),且氧化皮少(烧损率 < 1%),降低齿轮毛坯的材料损耗。
五金工具锻造成型:扳手、钳子、锤子、螺丝刀等手动工具,其头部需通过锻打成型(增强硬度和耐磨性)。中频透热炉可对工具钢(如 T8、T10 钢)毛坯进行局部或全长加热,适配小批量多品种生产(更换线圈仅需 30 分钟),满足工具厂 “多规格、快切换” 的生产需求。
高强度螺栓热镦透热:汽车轮毂螺栓、发动机缸盖螺栓(材质多为 10.9 级、12.9 级高强度钢),需将螺栓杆部加热至 900~1000℃,通过热镦机将头部压制成型(热镦可避免冷镦导致的金属内部应力集中)。中频透热炉可实现 “局部加热”(仅加热螺栓杆部,头部保持常温),减少能量浪费,同时保证加热段温度均匀,确保螺栓头部成型后无裂纹。
汽车半轴 / 连杆锻前加热:汽车驱动半轴(传递动力)、发动机连杆(连接活塞与曲轴)需通过 “模锻” 成型(精度高、力学性能好),材质多为 40CrNiMoA 等合金结构钢,加热温度需控制在 1100~1200℃(高温下金属塑性最佳)。中频透热炉可通过 “辊道送料” 实现半轴 / 连杆毛坯的连续加热(每小时可处理 50~100 件),配合自动控温系统(温差≤30℃),保障模锻后部件的尺寸精度和疲劳强度。
汽车底盘部件加热:如悬挂系统的控制臂、转向节,需通过热弯曲或热挤压成型,中频透热炉可对部件局部(如弯曲部位)加热至 850~950℃,确保弯曲时无开裂,同时避免整体加热导致的部件变形。
管材弯曲前透热:不锈钢管、无缝钢管(如石油管道、空调铜管)在弯曲时(如煨制成 90°、180° 弯管),若常温弯曲易出现管壁变薄、开裂,需对弯曲部位加热至 800~900℃(碳钢)或 600~700℃(铝合金管)。中频透热炉可通过 “环形线圈局部加热”(仅加热弯曲段,长度 100~300mm 可调),配合机械弯曲设备,实现管材的精准弯曲,保障弯管的耐压性和外观质量。
型材轧制前加热:工字钢、槽钢、H 型钢等建筑 / 工业型材的热轧工艺中,需将钢坯(如方坯、板坯)加热至 1150~1250℃(热轧温度),再通过轧机轧制成型。中频透热炉(大功率型,2000~3000kW)可实现钢坯的连续加热(辊道送料速度 0.5~1m/min),相比传统燃煤加热炉,热效率提升 30% 以上,且钢坯氧化烧损率从 3%~5% 降至 1% 以下,减少原材料浪费。
铜管 / 铝管挤压成型:有色金属管材(如空调用铝管、制冷用铜管)的挤压成型前,需加热至 400~500℃(铝合金)或 500~600℃(铜合金),提升金属流动性。中频透热炉可对金属棒料(挤压原料)进行均匀加热,避免挤压时出现 “气泡、分层” 等缺陷,同时加热速度快(1~2 分钟 / 根),适配挤压机的连续生产节奏。
金属热处理前预热:大型工件(如机床床身、大型齿轮)在淬火、退火等热处理前,若直接高温加热易因温差过大导致变形开裂,需先通过中频透热炉进行 “均匀预热”(温度 300~500℃),再进入后续热处理炉。中频透热炉的预热均匀性(表里温差≤50℃)可大幅降低工件热处理后的变形量。
贵金属提纯前加热:金、银、铂等贵金属的提纯工艺中,需先将贵金属原料(如合金废料)加热至熔化前的 “软化温度”(金约 900℃、银约 800℃),便于后续的化学提纯或电解提纯。中频透热炉加热无明火、无杂质污染,可避免贵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混入其他元素,保障提纯后贵金属的纯度。
铁路 / 工程机械部件加热:铁路轨道的鱼尾板(连接钢轨)、工程机械的铲斗斗齿(耐磨部件),需通过锻打或堆焊强化,中频透热炉可对这些部件进行锻前加热(鱼尾板加热至 1000~1100℃)或堆焊前预热(斗齿预热至 300~400℃),提升加工质量和部件使用寿命。